一、惊魂7月30日:俄外交车队遭定居者围攻,以军持枪冷眼旁观
耶路撒冷郊外,一场精心策划的“外交危机”正在上演。
挂着俄罗斯国旗的外交车队刚驶入以色列“阿迪阿杜姆”定居点公路,便被20余名暴徒围堵。石块如雨点般砸向车身,车窗瞬间炸裂,玻璃碴混着油漆飞溅!车内俄外交官紧急呼救,路旁以色列士兵却端着Tavor突击步枪无动于衷——他们像看街头斗殴般,任由暴行持续17分钟!
“这是对俄罗斯的公然挑衅!”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8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怒斥,并公布车载记录仪画面:暴徒高举“俄罗斯滚出中东”标语,车身上“支持巴勒斯坦”的俄语涂鸦格外刺眼。更讽刺的是,事发地正是被联合国安理会2474号决议明确定性的“非法定居点”。
以色列为何敢在联合国“黑名单”上动五常外交官?
展开剩余82%二、纵容背后:以色列的三重致命算计
1. 定居者泄愤:俄军轰炸亲以武装的报复
2025年6月,俄军空袭叙利亚南部“老虎部队”(亲以色列武装),炸毁其指挥部。该部队曾多次袭击俄军巡逻队,甚至在戈兰高地埋设俄制地雷。定居者极端势力将此视为“莫斯科背叛”,早扬言要“给俄国人颜色看”。
“他们砸的不是车,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尊严。”以色列《国土报》评论称。
2. 政府借刀杀人:敲打莫斯科的阳谋
内塔尼亚胡政府对俄乌立场早有不满:
2025年7月,俄向伊朗输送S-300防空系统,威胁以军F-35战机; 普京公开支持巴勒斯坦入联,打破美国“两国方案”垄断。此次纵容定居者“教训”俄外交官,既可转移国内对司法改革的抗议压力,又能向莫斯科传递信号:“以色列不是俄罗斯的棋子!”
3. 试探底线:测试俄方中东话语权
以军冷眼旁观,实为一场“危机测试”:
若普京选择息事宁人,俄在戈兰高地、加沙问题上的话语权必然缩水; 若俄强硬反制,以色列可借机拉拢欧美,塑造“受害者”形象。“以色列在玩火,但他们算准了俄罗斯不会轻易开战。”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伊塔马尔·拉宾分析。
三、普京反制:三招直捅以色列命门,欧盟或成关键变量
扎哈罗娃的“望以色列作出正确结论”,绝非外交辞令。克里姆林宫已备好三记重拳:
1. 军援叙利亚再加码:以军F-16不再逍遥
8月4日,叙利亚伊德利卜省现身俄制“铠甲-S1”防空系统。此前,以军F-16战机在此空域如入无人之境,单次空袭成本仅300万美元,却能摧毁叙军价值数千万的装备。如今,随着俄制防空系统到位,以军“低成本轰炸”时代或将终结。
2. 能源牌截流:以色列百亿欧元输欧通道危矣
以色列天然气经埃及输欧管道刚开通,年收入超百亿欧元。俄若对埃及施压,要求其“检查管道安全”,或暗中支持利比亚反对派袭击输气站,以色列经济命脉将遭重创。
“俄罗斯的能源武器,比导弹更致命。”欧盟能源专员警告。
3. 联合国战场亮剑:巴勒斯坦入联否决权在手
9月联合国大会将表决“巴勒斯坦入联”草案。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手握否决权这张王牌。若以方继续挑衅,普京完全可借此筹码,逼以色列在戈兰高地问题上让步。
四、中东棋局:谁在玩火自焚?历史教训近在眼前
以色列纵容纳粹式袭击外交官,早已不是首次:
2024年荷兰外交官事件:车辆被喷“犹太猪”,欧盟仅口头谴责; 2023年法国记者遇袭:希伯伦采访时被石块砸伤,马克龙政府选择沉默。但普京不是马克龙——袭击五常外交车队,等同于践踏“熊爪”!
当前,中东反以势力正蠢蠢欲动:
伊朗无人机群频繁在戈兰高地盘旋,最新“见证者-136”型可携带50公斤炸药;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在边境集结,配备俄制“短号”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选择此刻亮明态度,恰为地区反以势力注入强心剂。“以色列每砸一块石头,最终都会砸向自己的国运。”埃及《金字塔报》评论一针见血。
五、未来悬念:中东天平倾斜,霸权黄昏已至?
当伊朗无人机与俄制防空系统在中东上空交织,当联合国表决成为大国博弈棋盘,一个关键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以色列的“纵容哲学”,还能在21世纪的中东生存吗?
答案或许藏在历史中——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英法以三国联军被美苏联合施压撤军;2025年的今天,当俄罗斯开始认真反制,美国的“中东保护伞”还能遮住几场风暴?
你怎么看?
以色列纵容暴徒打砸俄外交车,是“战略智慧”还是“玩火自焚”?普京的三记反制重拳,能否改写中东格局?欢迎留言讨论!
发布于:黑龙江省首选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