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郑州市中学历史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郑州市第六十中学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教授及其团队、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连珂、郑州市教研员乔二虎、惠济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晗、惠济区教研员闫超锋、郑州市第六十中学校长刘海鹏、教学副校长朱小艳等出席活动,全市各县区历史教研员和老师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此次活动由惠济区教研员闫超锋主持。
活动伊始,惠济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晗致辞,提到自项目启动以来,在专家引领下教师教学理念持续更新、教学水平日益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表达了对张教授及其团队专家的感谢以及对各县区老师们的欢迎。
接着由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连珂致辞,提到惠济区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强调惠济教育具有踏实、求实、扎实的教育风格,并希望通过对历史叙事教学成果的呈现,带动全市教师以此为契机,将历史叙事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剩余69%随后,郑州市第六十中学的江小娜老师给大家带来“隋朝统一与灭亡”的观摩研讨课。以历史叙事结构,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还原隋朝历史。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和思考历史答案,从而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其教学设计理念基于历史叙事,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不断思考中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深处,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
惠济区教研员闫超锋以《理论真的有用?》为引导,对惠济区初中历史学科历史叙事项目组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做出总结。再现了惠济区项目组在张汉林教授的带领下,依托历史叙事理论研究,通过专题培训、课例研讨、实践与反思等形式,掌握“以历史叙事重构课堂”的教学策略。经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项目组成员对于历史史料的挖掘,历史叙事的构建、历史思维的转变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在历史叙事的实践中,领略到了历史学科的伟大魅力。
惠济一中闫钰老师以“看山三境:一个学习者的认知觉醒”为主题,以《金与南宋的对峙》为例,将自己一年以来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获同全体教师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教授给大家带来《用历史叙事激活课堂教学》的报告。张汉林教授把历史叙事问题的设置和叙事结构再次剖析,结合以近一年来惠济区项目组成员的课例,深入分析如何构建历史叙事,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艺术,运用好历史叙事结构,激发课堂的生动性,使课堂真正鲜活起来。他强调,历史叙事要注重时序排列、史料查证、问题引领,基于此确定历史人物、历史情节、展现历史故事的意义;通过问题引领到史料研习,深入分析到自然生成,来展现历史教学叙事特点。
活动最后,郑州市教研员乔二虎做总结,以“看见变化”表达了郑州市中学历史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活动的肯定,以“听见回响”表达了对全体历史同仁的鼓励和期望。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理解现在的钥匙”。此次活动成果展示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未来郑州市将继续推进历史叙事教学,以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改进日常教学,深层次解读学生的思维,基于历史叙事设计恰当的叙事结构,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于:河南省首选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