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里的小不适不用总依赖西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中药汤剂,温和对症,一直沿用至今。今天就给大家介绍 15 种常见的疾病,每种对应一款经典汤剂,包括用法、剂量和配伍调整,好懂又好操作。
1. 风寒感冒 —— 麻黄汤
适用症状: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伴随轻微咳嗽气喘
药材与剂量:麻黄 6-9g、桂枝 6g、杏仁 9g、炙甘草 3g
熬药要点:熬煮时盖紧锅盖,避免药效挥发;服后可盖被微微出汗,帮助驱散寒气
配伍调整:风寒偏重(怕冷无汗明显),麻黄可加至 9g;咳嗽重、痰黏难咳,杏仁加至 12g;体质偏弱(怕发汗太过),麻黄减至 6g,加生姜 2 片兼顾温阳。
2. 风热感冒 —— 银翘散
适用症状:咽痛、发热、口干、流黄涕,伴随轻微咳嗽
药材与剂量:金银花 15g、连翘 15g、薄荷 6g(后下)、牛蒡子 9g、桔梗 6g、生甘草 3g
熬药要点:薄荷需在第一次熬煮最后 5 分钟加入,避免挥发;药汁可代茶频饮
配伍调整:咽痛剧烈,桔梗、牛蒡子各加至 9g;发热偏重(体温 38℃以上),金银花、连翘各加至 18g;伴咳嗽痰黄,加桑叶、菊花各 9g。
3. 痰湿咳嗽 —— 二陈汤
适用症状:痰多黏稠、胸闷,咳嗽时痰不易咳出
药材与剂量:陈皮 9g、法半夏 9g、茯苓 12g、炙甘草 3g、生姜 3 片
熬药要点:半夏需选炮制后的“法半夏”,降低毒性;加 3 片生姜中和药性,减少刺激
配伍调整:痰多黏稠难咳,加川贝母 6g(研末冲服);胸闷明显、嗳气多,加枳壳 6g;脾胃弱、食欲差,加神曲 9g、炒麦芽 9g。
4. 消化不良 —— 四君子汤
适用症状:腹胀、食欲不振、便溏,平时容易没力气
药材与剂量:人参 9g(或党参 15g,替代更温和)、白术 12g、茯苓 12g、炙甘草 6g
熬药要点:用党参替代人参时,延长熬煮 10 分钟;温服后不宜立即吃生冷食物
配伍调整:腹胀明显、嗳气多,加陈皮 6g、砂仁 3g(后下);乏力严重、动不动出汗,加黄芪 15g;便溏偏稀、次数多,加炒山药 15g、炒扁豆 12g。
5. 血虚头痛 —— 四物汤
适用症状: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头部昏沉隐痛
药材与剂量:当归 12g、川芎 6g、白芍 12g、熟地黄 15g
熬药要点:熟地黄黏腻,脾胃较弱者可加 6g 陈皮同煮,避免腹胀
配伍调整:头晕明显、站立不稳,加天麻 6g、钩藤 9g(后下);月经不调伴小腹隐痛,加香附 9g、艾叶 3g;血虚伴口干,加麦冬 9g、玉竹 6g。
6. 疲劳乏力 —— 补中益气汤
适用症状:气虚、动不动就累,伴随精神不振、气短
药材与剂量:黄芪 15g、党参 12g、白术 12g、炙甘草 6g、升麻 3g、柴胡 3g、当归 9g、陈皮 6g
熬药要点:黄芪先单独熬 10 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空腹温服,补气效果更佳
配伍调整:气短严重、说话费力,加党参至 15g、黄芪至 20g;久泻不止、肛门坠胀,加炒山药 15g、炒芡实 12g;腹胀明显、食欲差,加木香 3g(后下)、神曲 9g。
7. 心脾两虚失眠 —— 归脾汤
适用症状:多梦易醒、健忘,伴随心悸、食欲不振
药材与剂量:白术 12g、茯神 12g、黄芪 15g、龙眼肉 9g、酸枣仁 15g(打碎)、党参 12g、炙甘草 6g
熬药要点:酸枣仁打碎后熬煮,有效成分更易析出;睡前 1 小时温服,避免喝浓茶
配伍调整:失眠严重、彻夜难眠,加柏子仁 9g、远志 6g(去芯);心悸明显、心慌,加麦冬 9g、五味子 6g;伴口干咽燥,加玄参 9g、生地 12g。
8. 胃肠型感冒 —— 藿香正气汤
适用症状:呕吐、腹泻、腹胀,伴随轻微怕冷发热
药材与剂量:藿香 12g(后下)、紫苏 9g、白芷 6g、茯苓 12g、陈皮 9g、半夏 9g、炙甘草 3g
熬药要点:藿香在第一次熬煮最后 5 分钟加入;呕吐严重者分 3 次少量频服
配伍调整:腹泻严重、水样便,加炒白术 15g、炒扁豆 12g;呕吐剧烈、吃不下东西,加生姜至 5 片、生姜汁 3 滴(冲服);怕冷明显、无汗,加防风 6g、荆芥 6g。
9. 轻微水肿 —— 五苓散(汤剂)
适用症状:下肢浮肿、小便不利,伴随轻微腹胀
药材与剂量:猪苓 9g、泽泻 12g、白术 12g、桂枝 6g、茯苓 15g
熬药要点:熬煮时加水至 700ml 左右,比普通汤剂稍多;服药期间减少生冷、油腻食物
配伍调整:水肿偏重(脚踝按压凹陷),泽泻加至 15g、茯苓加至 18g;腹胀明显、嗳气多,加陈皮 6g、大腹皮 9g;伴乏力、气短,加黄芪 12g、党参 9g。
10. 阴虚口干 —— 六味地黄汤
适用症状:口干舌燥、夜间更明显,伴随轻微头晕耳鸣
药材与剂量:熟地黄 24g、山茱萸 12g、山药 12g、泽泻 9g、牡丹皮 9g、茯苓 9g
熬药要点:熟地黄用量大,浸泡时间延长至 40 分钟;脾胃虚寒者加 2 片生姜同煮
配伍调整:口干严重、喝水不解渴,加麦冬 12g、玉竹 9g;头晕耳鸣明显,加枸杞子 12g、菊花 9g;伴腰膝酸软,加杜仲 12g、牛膝 9g。
11. 肝郁胸闷 —— 逍遥汤
适用症状:情绪抑郁、胸闷叹气,伴随食欲不佳
药材与剂量:柴胡 9g、当归 12g、白芍 12g、白术 12g、茯苓 12g、炙甘草 3g、薄荷 3g(后下)
熬药要点:薄荷最后 5 分钟加入;服药期间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生气影响药效
配伍调整:情绪抑郁严重、烦躁易怒,加香附 9g、郁金 9g;乳房胀痛、结块,加丝瓜络 9g、夏枯草 12g;食欲差、腹胀,加陈皮 6g、鸡内金 9g。
12. 胁肋胀痛 —— 柴胡疏肝汤
适用症状:生气后胁痛、嗳气频繁,胁肋部胀闷不适
药材与剂量:柴胡 9g、陈皮 6g、川芎 6g、香附 9g、枳壳 6g、白芍 12g、炙甘草 3g
熬药要点: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 25 分钟;饭后温服,帮助理气止痛
配伍调整:胁痛剧烈、按压加重,加延胡索 9g、郁金 9g;嗳气频繁、反酸,加生姜 3 片、半夏 6g;胸闷重、呼吸不畅,加瓜蒌皮 9g、薤白 6g。
13. 风寒关节酸痛 —— 羌活胜湿汤
适用症状:受凉后关节隐痛、僵硬,遇寒加重
药材与剂量:羌活 9g、独活 9g、藁本 6g、防风 6g、炙甘草 3g、川芎 6g、蔓荆子 6g
熬药要点:关节疼痛明显者,加 3 片生姜、2 枚大枣同煮;服药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配伍调整:关节痛重、活动受限,加桂枝 6g、牛膝 9g;肢体沉重、遇湿加重,加薏苡仁 15g、苍术 9g;怕冷明显、手脚凉,加生姜 3 片、细辛 3g(少量)。
14. 血虚月经不调 —— 桃红四物汤
适用症状:月经推迟、量少、色淡,伴随小腹隐痛
药材与剂量:当归 12g、川芎 6g、白芍 12g、熟地黄 15g、桃仁 6g(打碎)、红花 6g
熬药要点:桃仁、红花打碎后熬煮;月经前 3-5 天开始服用,经期暂停,孕妇禁用
配伍调整:月经推迟超过 1 周、小腹冷痛,加艾叶 3g、香附 9g;量少黏稠、有血块,加丹参 12g、益母草 15g;血虚明显、面色苍白,加阿胶 9g(烊化冲服)。
15. 肾阳不足尿频 —— 金匮肾气汤
适用症状:夜尿多、怕冷,伴随腰膝冷痛、小便清长
药材与剂量:干地黄 15g、山药 12g、山茱萸 12g、桂枝 6g、制附子 6g(先煎)、茯苓 12g、泽泻 9g、牡丹皮 9g
熬药要点:制附子单独先煎 30 分钟,降低毒性;服药后避免吃生冷瓜果
配伍调整:夜尿多严重(每晚 3 次以上),加益智仁 9g、乌药 6g;腰膝冷痛明显,加杜仲 12g、巴戟天 9g;怕冷严重、手脚冰凉,加干姜 3g、肉桂 3g(后下);体质偏弱,制附子减至 3g(先煎 40 分钟)。
重要注意事项
1、所有的方剂,建议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每个人的病症是不一样的,需要让专业人士进行调整,才更符合自己的情况!
2、儿童、老人、孕妇、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不可自行用药。
3、药材需从正规药店购买,确保品质,可以选择道地药材,或者炮制过后的药材,药性更温和,避免使用毒性药材。
4、配伍调整不宜过多,每次最多改 1-2 味药材或剂量,避免影响方剂平衡。还是那句话,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首选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