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该亮了!
今年4月,乒乓球世界冠军王励勤正式接棒刘国梁,坐上了中国乒协主席的位置。
这把交椅,有人看好他带领国乒再创辉煌,解决“老将撑着,新人顶不上来”的难题;也有人捏把汗,觉得他比起“老领导”刘国梁,怕是要吃点苦头。
没成想,这话在最近结束的WTT美国大满贯赛上,还真应验了.....
新主席上任后的第一个大考,国乒罕见地丢了女单和男双两个冠军,老将爆冷、新人起伏。
于是乎,“冠军”引发了铺天盖地的争论:为了培养新人,丢掉冠军,这代价是不是有点大?
美国赛场,国乒为啥“栽了跟头”?
7月份在美国举行的这场大满贯赛,对刚上任的王励勤来说,分量特别重。
可一开打,情况就不太妙。
被寄予厚望的孙颖莎、王曼昱两大女单主力,连八强都没进,爆出大冷门,男双这边更是不顺,早早退出冠军争夺。
最终,靠着王楚钦拼下男单冠军,林诗栋、蒯曼拿到混双冠军,女双冠军也没丢,拿了三个冠军回来。
可丢了两个冠军的缺憾,特别是女单和男双的失利,在国乒历史上确实挺少见....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摸底考”没考好,原因挺多,王励勤并不能“背锅”....
队伍7月2号才飞到美国,离比赛开始就剩一天,球员们时差都没倒过来,更别提提前熟悉场地、恢复体能了。
长途奔波加上时间仓促,状态难免打折,更倒霉的是,主力之一的梁靖崑,赛前半夜闹起胃疼,硬撑着上场,结果发挥大失水准,一轮游打道回府。
不仅如此,人到了,场地条件也不尽人意,训练馆数量本就不够,更离谱的是碰上雨天,训练馆屋顶漏水,竟成了“水帘洞”,连个安心热身的地方都难找。
更影响发挥的是球台,好多个台子弹力都不一样,这对靠手感吃饭的乒乓球队员来说,简直是灾难。
孙颖莎、王曼昱这些讲究精细技术的选手,肯定大受影响,再加上,如今的对手,确实强了。
如今打国际比赛,可不是以前“随便打打就能赢”的光景了。
你看韩国队,引入了欧洲的力量训练体系,双打能力提升很大;日本队更是靠着一批小将加新技术,冲击力十足;欧洲选手比如法国的勒布伦兄弟,打球有激情有想法。
而这次比赛,日本张本智和表现就很稳,韩国队、勒布伦兄弟的组合在双打上都给了国乒不小压力。
用乒乓圈内的话说,“狼”真的越来越多了...
这些小将冒头,直接关联着王励勤主席推行的一项新政,“新人成长计划”。
以前国际大赛名额,经常被老队员占着,新人出头机会不多,现在王励勤明确提出要大胆用新人,不仅给她们更多打国际比赛的机会,还直接安排和孙颖莎、王曼昱这些绝对主力一起训练。
像蒯曼,就从不太起眼的位置迅速崛起,这次和林诗栋搭档混双就拿了冠军,成了国际乒坛关注的焦点。
另一位新人陈熠,虽然这次在女单输给了代表中国澳门出战的朱雨玲,但她在对战日本顶尖选手早田希娜等场次中的表现可圈可点,那股拼劲让很多人眼前一亮,被视为未来“抗日”的小英雄。
这种变化,让不少人感觉国乒后备力量“有点看头了”....
丢了冠军,这代价值得吗?
可与此同时,练兵新人,成绩下来了,争议自然就来了。
不少人心里都在想:练兵当然重要,但非要以“丢冠军”为代价吗,尤其这刚换帅的节骨眼上,开局不利,看着揪心啊。
而支持王励勤的球迷觉得,这步子迈得对,毕竟“老吃老本”行不通了,女队总不能永远只靠孙颖莎和王曼昱扛大梁吧?
小将们再不上来顶住,以后更危险,而陈熠、蒯曼这些新人的涌现,对莎莎和曼昱也是好事,让她们感受到竞争压力,也分散点对手的研究精力。
而且,只有公平竞争才有未来。
王励勤强调不论新老队员,谁有本事谁上,冠军是打出来的,不是靠保或让出来的。
这样大家才都有奔头,都能拼出来,看看蒯曼、陈熠抓住机会的样子,不正说明年轻人值得期待?
而现如今,梯队建设也必须搞,球队人才要像梯子一样一阶一阶接上。
王艺迪她们这一批队员,年纪比孙颖莎、王曼昱还大点,在刘国梁时代还有不少机会。
现在,莎莎曼昱这“当打一代”站稳了,王艺迪们也该慢慢过渡,多带带新人,让蒯曼、陈熠这一批开始在不太输大局的比赛里承担责任,这样队伍才健康长久。
不过,批评的声音也不少,连续两项大赛男双都丢冠,这次连分量最重的女单也折了,让人怀疑是不是新人上的太多太急,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特别是大赛压力下,年轻队员经验不足的问题暴露出来。
对于习惯了国乒包揽冠军的老球迷来说,丢冠军,尤其是女单这个招牌项目丢冠,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
大家担心,这种“阵痛期”会不会影响整体军心?
但话又说回来,王楚钦稳住了男单阵地,混双、女双也赢了,说明核心力量还在。
陈熠、蒯曼等小将的表现虽不稳定但有亮点,也证明新政策在出苗子。
说到底,男双的丢冠、女单的爆冷,像是给王励勤敲响的警钟:改革这条路,不可能一路坦途,新老交替总是伴随阵痛。
现在真正关键的,是国乒怎么从这次“跌倒”里爬起来,后勤保障是不是能更细致周到点?训练和备战能不能更科学?新组合的默契度怎么加强?
还有就是,小将们除了有冲劲,大赛经验和心理素质如何快速提升,这都需要王励勤和他的团队拿出点真本事来解决。
结语
至于“练兵”和“冠军”的矛盾,恐怕没有一个绝对的对错答案。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既有竞争又有传承,短期看,丢了冠军确实心疼;长远看,让新人尽快成长、接班,可能是更迫切的任务。
王励勤这步棋,是眼光长远还是操之过急,还得等后续赛事,特别是明后年那些更关键的奥运资格赛、团体赛来给答案。
国乒的“疗伤”和“进步”,咱们球迷也只能一起陪着看下去。
首选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