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宋岳廷)近日,“有趣人类计划”摄影展在晋城东滩会开展。
本次展览以“捕捉平凡中的闪光,定格生活趣意”为主题,汇聚百余幅精品佳作,更以创新布展、融合在地文化、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为观众打造一场兼具艺术性与参与感的光影盛宴,成为展现时代风貌、连接大众与摄影艺术的重要平台。
装置艺术与影像并置 打破观展边界
展开剩余80%不同于传统摄影展“作品上墙、观众静观”的模式,本次展览在布展上突破传统,将装置艺术与摄影作品并置展出,构建起多维的观展空间。在一组记录城市骑行者的摄影作品前,策展团队陈列了骑行头盔、磨损的车铃与褪色的骑行手套。这些带着使用痕迹的物件,与照片中骑行者迎风蹬车的背影相互呼应,观众触摸着头盔上的划痕,仿佛能听见照片里单车驶过街巷的清脆铃声,瞬间拉近与作品的距离。
而在展现夕阳落日的影像旁,一盏模拟北方落日的光影装置正缓缓变幻——暖橙色的光晕从装置中漫出,与照片里的晚霞色调交融,观众站在光影下,既能欣赏影像中凝固的落日之美,又能亲身感受夕阳余晖洒落的温暖,仿佛置身于照片中的黄昏场景。
这种“影像+实物+场景”的多维组合,打破了传统摄影展的观展边界,让观众从“远距离欣赏”变为“沉浸式体验”,在视觉、触觉与想象的交织中,读懂每幅作品藏着的故事与温度。
融合在地文化 让展览与城市“对话”
本次展览特别融入晋城本土元素,让摄影艺术与城市记忆深度交织,成为展现城市特质的生动窗口。
在“花漾晋城·想开了”主题板块中,一组组镜头聚焦城市的自然灵韵:龙马湖盛放的百日菊、泽州公园盛开的腊梅花、丹河湿地亭亭玉立的荷花等摄影作品,与晋城“国际花园城市”的荣誉称号形成鲜明呼应,直观展现着这座城市对生态之美的追求与守护。
而展区中央的展台上,数百张晋城主题明信片——王莽岭翻涌的云海、司徒小镇绚烂的铁花、沁水河的粼粼波光……这些印着城市风光的卡片,与周围摄影作品中“有趣人类”的生活场景相互映衬。观众拿起明信片,既能透过影像领略晋城的山水之秀,又能通过照片感受生活在此的人们与城市共生的趣味瞬间,让“风光之美”与“生活之趣”在展览中完成一场属于晋城的独特对话。
互动感拉满 观众变身“参展者”
展览设置多重沉浸式互动环节,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度融入这场“有趣”的视觉盛宴。
在展区“变形哈哈镜”墙面,几面造型各异的哈哈镜被巧妙安置在展区后方。观众路过时,镜中会映出或拉伸、或圆润的趣味身影,与摄影作品中真实的人物形象形成反差萌,引得不少人驻足留影,笑声不断。在“纸片人互动区”,几组等身大小的卡通纸片人装置营造出别样的趣味场景,观众可以自由加入其中——坐在钓鱼的纸片人身边,握住道具鱼竿,仿佛真的在河边与“钓友”一同等待鱼儿上钩;或是凑到餐桌旁,与纸片人“共享”一桌佳肴。此外,留言墙也成了观众抒发感怀的“情绪树洞”。墙面空白处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签:有人写下“在纸片人餐桌前‘吃’了顿虚拟家餐,想起奶奶做的味道”,字里行间满是温情;有人画下哈哈镜里变形的自己,配文“原来有趣可以这么简单”;还有人记录下观展时的灵感,“被骑行照片打动,决定明天就去买辆单车”。这些随性的文字与涂鸦,和照片里的生活场景相互映照,让展览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成了一场关于“有趣”的集体共鸣。
“展览不止是‘看’,更要‘懂’。”开展当日,“华为影像学院”同步启动。课堂邀请专业摄影师驻场,讲解摄影基础知识,让艺术普及触手可及。
据悉,本次摄影展将持续两个月,免费向公众开放。期间还将举办摄影作品分享会、有趣人类主题创作征集等活动。通过创新形式、下沉普及、跨界联动,摄影艺术正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展现时代精神、凝聚文化共识的生动载体。
【编辑:彭欣】
发布于:山西省首选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