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了三年太极,还在跟动作较劲?——别急,你不是笨,是缺了“磨盘”功夫的重复。它不讲花哨招式,只谈一个“磨”字。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自带一台高功率“石磨”,一旦启动,便能爆发出惊人的整劲。这,就是内家高手秘而不宣的三大碾劲。
功夫的奥秘,始于指尖,却深植大地。想象一下,你的手掌不是推,而是像磨盘一样“碾”在对手身上。这便是掌根碾劲,它要求你的腕关节如轴,小臂带动手掌螺旋下沉,将源自脚跟的力量,通过脊柱层层传递,最终如钢锥入木,力透筋骨。想入门?不妨试试老拳师的笨办法:单掌按墙,仅用掌根着力,反复体会“贴、碾、沉”的感觉。但切记,练习时务必保持肩部放松,切忌用蛮力下压,以免伤及腕关节。若掌根浮飘,劲力便如断线风筝,再好的拳架也只是空架子。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台“石磨”的核心动力,则藏在腰腹之间。真正的腰腹碾劲,并非扭腰摆胯,而是以命门为轴心,腹肌如绷紧的鼓皮,带动周身进行匀整的螺旋转动。想找到这种感觉?站桩时试试“虚腹实腰”:吸气时腹肌微收,腰椎向后舒展;呼气时腹肌下沉,腰椎自然回正。然而,最大的禁忌是“死腰硬胯”,切忌为求发力而刻意挺腹撅臀,这会破坏腰椎的自然曲度,导致劲力阻滞,甚至引发损伤。一旦腰死胯硬,整台机器便会卡壳,再猛的发力也只是虚有其表。
而驱动这台核心磨盘的,正是我们常常忽略的胯骨。胯,是连接天地之力的发动机。发力时若只用腿不用胯,便是舍近求远,徒耗蛮力。正确的练法是“以胯带腿”,就像骑自行车时,用胯骨的碾转带动小腿蹬踏。初练时,宁慢勿快,仔细感受大转子处的细微转动,切不可因追求幅度而造成膝关节或踝关节的扭曲。尚云祥为练此劲,专在冰上走“燕形步”,于光滑中求整劲,最终练就了“如履薄冰还似箭”的胯下神功。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掌根、腰腹、胯骨,这三台独立的“磨盘”,最终必须通过脊柱这根“中轴”串联起来,才能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合力。这便是内家拳“由内而外”的真谛。原来,最高级的功夫,不是征服对手,而是打磨自身。从按墙的掌根,到站桩的腰腹,再到单腿站立的胯骨,每一步都是与自身的对话,而“放松”与“循序渐进”是贯穿始终的护身符。你是否也准备好,在安全的前提下,启动自己身体里的那台“石磨”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首选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